骨盆骨折主要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两大类,具体包括撕脱性骨折、骨盆环稳定型骨折、骨盆环部分不稳定型骨折、骨盆环完全不稳定型骨折、髋臼骨折等类型。骨盆骨折多由高能量外伤导致,可能伴随血管神经损伤或内脏器官损伤,需根据影像学检查明确分型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撕脱性骨折常见于青少年运动损伤,因肌肉突然剧烈收缩导致骨盆骨突部位断裂。典型表现为局部压痛和活动受限,X线可见坐骨结节、髂前上棘等部位骨片分离。治疗以卧床休息、冰敷镇痛为主,严重移位需手术固定。
2、骨盆环稳定型骨折指单处骨盆环骨折且无移位,如耻骨支或坐骨支单独骨折。患者可能出现会阴区淤血但骨盆稳定性良好,CT检查可明确骨折线位置。通常采用骨盆带固定配合镇痛治疗,6-8周后可逐步负重。
3、骨盆环部分不稳定型表现为骨盆环两处以上骨折伴轻度移位,常见于侧方挤压伤。查体可能出现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阳性,三维重建CT能清晰显示旋转不稳定。多数需要外固定架稳定后行牵引治疗,合并出血时需血管介入止血。
4、骨盆环完全不稳定型多由垂直剪切暴力导致,骨盆环完全断裂伴垂直移位。患者常出现休克、尿道损伤等合并症,X线显示耻骨联合分离超过2.5厘米。需紧急骨盆捆绑带稳定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必要时联合骶髂关节螺钉固定。
5、髋臼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按Judet-Letournel分型可分为后壁骨折、横形骨折等十种亚型。CT扫描可见关节面台阶样改变,治疗需解剖复位防止创伤性关节炎。手术入路选择取决于骨折类型,常采用髋臼重建钢板固定。
骨盆骨折康复期需严格遵循阶梯式负重原则,初期以踝泵运动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为主。饮食应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量超过1.2克/公斤体重,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促进骨愈合。定期复查X线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完全负重通常需要3-6个月。出现下肢肿胀或感觉异常需及时排查深静脉血栓和神经损伤。
白化病是一种遗传性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毛发和眼睛的色素缺失。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眼皮肤白化病和眼白化病两类。
眼皮肤白化病患者的皮肤、毛发和眼睛均缺乏黑色素,表现为全身皮肤苍白、毛发呈白色或浅黄色,虹膜呈现透明或淡蓝色,常伴有畏光、视力低下和眼球震颤。眼白化病仅累及眼部,皮肤和毛发色素正常,但虹膜色素缺失导致视力障碍和畏光症状突出。两类患者均存在视网膜黄斑发育不良,可能出现斜视、散光等屈光问题。部分患者因皮肤缺乏黑色素保护易发生日光性皮炎,长期暴露可能增加皮肤癌风险。
白化病患者需严格防晒,外出时穿戴防护衣物并使用高倍数防晒霜,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监测视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