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主要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两大类,具体包括撕脱性骨折、骨盆环稳定型骨折、骨盆环部分不稳定型骨折、骨盆环完全不稳定型骨折、髋臼骨折等类型。骨盆骨折多由高能量外伤导致,可能伴随血管神经损伤或内脏器官损伤,需根据影像学检查明确分型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撕脱性骨折常见于青少年运动损伤,因肌肉突然剧烈收缩导致骨盆骨突部位断裂。典型表现为局部压痛和活动受限,X线可见坐骨结节、髂前上棘等部位骨片分离。治疗以卧床休息、冰敷镇痛为主,严重移位需手术固定。
2、骨盆环稳定型骨折指单处骨盆环骨折且无移位,如耻骨支或坐骨支单独骨折。患者可能出现会阴区淤血但骨盆稳定性良好,CT检查可明确骨折线位置。通常采用骨盆带固定配合镇痛治疗,6-8周后可逐步负重。
3、骨盆环部分不稳定型表现为骨盆环两处以上骨折伴轻度移位,常见于侧方挤压伤。查体可能出现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阳性,三维重建CT能清晰显示旋转不稳定。多数需要外固定架稳定后行牵引治疗,合并出血时需血管介入止血。
4、骨盆环完全不稳定型多由垂直剪切暴力导致,骨盆环完全断裂伴垂直移位。患者常出现休克、尿道损伤等合并症,X线显示耻骨联合分离超过2.5厘米。需紧急骨盆捆绑带稳定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必要时联合骶髂关节螺钉固定。
5、髋臼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按Judet-Letournel分型可分为后壁骨折、横形骨折等十种亚型。CT扫描可见关节面台阶样改变,治疗需解剖复位防止创伤性关节炎。手术入路选择取决于骨折类型,常采用髋臼重建钢板固定。
骨盆骨折康复期需严格遵循阶梯式负重原则,初期以踝泵运动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为主。饮食应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量超过1.2克/公斤体重,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促进骨愈合。定期复查X线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完全负重通常需要3-6个月。出现下肢肿胀或感觉异常需及时排查深静脉血栓和神经损伤。
小儿肺炎按病理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四种类型。
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类型,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病变主要累及支气管和肺泡,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大叶性肺炎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病原体以肺炎链球菌为主,炎症常累及整个肺叶,胸痛和铁锈色痰较典型。间质性肺炎病变位于肺泡壁及周围组织,常见于病毒感染或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症状突出而肺部体征较少。毛细支气管炎好发于2岁以下婴儿,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导致,特征为喘憋、三凹征等气道梗阻表现。
日常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