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活检主要用于检查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的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病变,可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
一、炎症胃镜活检可检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炎症性病变。慢性胃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隐痛、饱胀感、嗳气等症状。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同时需调整饮食结构。
二、溃疡胃镜活检能鉴别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性质及分期。消化性溃疡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异常有关,典型症状包括周期性上腹痛、反酸等。病理检查可排除恶性溃疡,治疗需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克拉霉素片等药物。
三、息肉通过活检可判断胃息肉的组织学类型,如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息肉可能与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相关,多数无明显症状,较大息肉可能引起出血或梗阻。病理确诊后,直径超过5毫米的息肉建议在胃镜下切除,术后定期复查。
四、肿瘤活检是诊断胃癌、食管癌的金标准,可明确肿瘤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早期癌变可能仅表现为黏膜色泽改变或微小隆起,进展期可出现呕血、消瘦等症状。根据病理结果选择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或外科手术,必要时辅以化疗药物如替吉奥胶囊、奥沙利铂注射液等。
五、其他病变胃镜活检还能鉴别黏膜异型增生、巴雷特食管等癌前病变,以及淋巴瘤、间质瘤等少见疾病。这些病变通常需要结合免疫组化进一步分型,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控制、内镜治疗或手术切除。
胃镜活检后需禁食2-4小时,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24小时。若出现持续腹痛、呕血等异常应及时就医。日常应注意饮食规律,限制腌制、烧烤类食物摄入,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完成规范抗菌治疗。40岁以上人群或有胃癌家族史者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胃镜能检查出幽门螺旋杆菌,但需结合快速尿素酶试验或组织活检等辅助手段。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通过胃镜下黏膜观察、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式诊断。
胃镜检查时若发现胃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等表现,医生会怀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此时会取少量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该试验通过检测尿素酶活性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结果通常在数分钟内得出。胃镜下直接观察虽能发现感染相关黏膜病变,但确诊仍需依赖实验室检测。
胃镜联合组织活检是诊断幽门螺旋杆菌的金标准。医生在胃镜下钳取胃窦或胃体部位黏膜组织,通过病理染色直接观察细菌形态,或进行细菌培养。这种方法准确性高,但需较长时间等待结果。对于接受过质子泵抑制剂或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此时需结合其他检测方法综合判断。
建议存在上腹痛、腹胀、反酸等胃肠不适症状的人群及时就医检查。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分餐制、避免共用餐具,减少幽门螺旋杆菌传播风险。确诊感染后须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联合治疗,并定期复查确保根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