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小耳畸形可通过手术重建、佩戴义耳、听力干预等方式治疗。
先天性小耳畸形可能与遗传因素、孕期感染、药物暴露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廓发育不全、外耳道闭锁、听力下降等症状。手术重建是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自体肋软骨移植术和Medpor支架植入术两种常见术式。自体肋软骨移植术采用患者自身肋软骨雕刻成耳支架,生物相容性好但需分阶段手术。Medpor支架植入术采用多孔聚乙烯材料,可一次性成型但存在排异风险。对于暂不适合手术的儿童,可佩戴医用硅胶义耳改善外观。合并传导性耳聋者需进行听力评估,必要时采用骨导助听器或振动声桥等听力重建方案。术后需定期随访观察耳廓形态及听力改善情况。
治疗期间应避免耳部受压碰撞,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
先天性小耳畸形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耳廓发育不全、外耳道闭锁和听力障碍。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胚胎发育异常导致的耳部结构缺陷,通常分为三度。轻度表现为耳廓形态较小但结构基本完整,可能伴有轻微听力下降。中度畸形可见耳廓部分缺失或形态明显异常,常合并外耳道狭窄或闭锁,导致传导性听力障碍。重度畸形则出现耳廓完全缺失或仅存小块软骨,多伴随中耳结构异常,听力受损程度较重。部分患者可能合并半侧颜面短小综合征,表现为患侧面部发育不良。
建议患者尽早就诊耳鼻喉科或整形外科,通过听力检查和影像学评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日常需注意避免耳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