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后疼痛通常在受伤后1-3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缓解。疼痛程度与骨折数量、部位及是否合并内脏损伤有关。
肋骨骨折初期因局部组织水肿、炎症反应加剧,疼痛感会明显增强。骨折断端移动可能刺激肋间神经,导致深呼吸、咳嗽或体位变动时疼痛加重。部分患者可能伴随皮下淤血、局部压痛或胸廓挤压痛,严重者可能出现反常呼吸运动。此时需避免剧烈活动,可通过胸带固定减少肋骨移动,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
少数情况下,若骨折端损伤胸膜或肺部,可能引发持续性剧烈疼痛并伴随呼吸困难、血痰等症状。多发性肋骨骨折或合并血气胸时,疼痛可能持续较长时间,甚至需要手术干预。老年患者或骨质疏松者因愈合缓慢,疼痛期可能延长至2-4周。这类情况需及时进行胸部CT检查,必要时行肋骨内固定术,同时需警惕迟发性内脏损伤风险。
恢复期间应保持半卧位休息,避免突然转身或负重动作。饮食需增加富含钙质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鱼肉,促进骨痂形成。若疼痛超过两周未减轻或出现发热、咳血等症状,须立即复查排除感染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