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测量血压需采用标准操作流程,主要包括选择合适血压计、规范测量姿势、注意环境准备等步骤。
1、血压计选择推荐使用经过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或水银柱血压计。电子血压计需定期校准,袖带气囊宽度应覆盖上臂周长的40%,长度需包裹60%以上臂围。腕式血压计因误差较大,仅建议活动受限人群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购买时需查看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避免使用未经认证的产品。
2、测量前准备测量前30分钟避免吸烟、饮用咖啡或剧烈运动,排空膀胱后静坐5分钟。保持背部挺直靠椅背,双脚平放地面,裸露上臂置于桌面与心脏同高。袖带下缘距肘窝2厘米,松紧以能插入1-2指为宜。同一时段连续测量需间隔1分钟以上,首次测量应记录双上肢血压,后续以较高一侧为准。
3、标准操作步骤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快速充气至桡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升高30毫米汞柱。以每秒2毫米汞柱速度缓慢放气,听到第一声柯氏音为收缩压,声音消失为舒张压。电子血压计自动完成检测,需保持静止直至显示结果。每次测量记录日期时间、血压值及测量体位,动态血压监测需按医嘱定时测量。
4、异常处理发现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时,应非同日重复测量3次确认。测量中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立即停止。长期血压异常或波动较大者,建议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家庭自测血压标准较诊室低5毫米汞柱,正常值应低于135/85毫米汞柱。
5、日常管理高血压患者建议早晚各测1次,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普通人群每年至少测量2次,有高危因素者每季度测量。记录本应包含用药情况、特殊事件等信息,复诊时携带供医生参考。避免在寒冷、嘈杂环境或情绪激动时测量,测量前避免服用影响血压的药物。
定期校准血压计准确性,水银柱血压计每半年检测1次,电子血压计每年返厂校准。测量时避免交谈或移动肢体,袖带过紧会导致舒张压偏高,过松则收缩压偏高。长期监测建议固定时间、体位和测量手臂,晨起后1小时内或睡前2小时是理想时段。合并房颤等心律失常者需使用特殊算法血压计,测量结果需由心血管医生解读。
鼻窦炎反复咳嗽可通过鼻腔冲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鼻窦炎可能与细菌感染、过敏反应、鼻腔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
鼻腔冲洗能清除鼻腔分泌物,减轻炎症刺激引发的咳嗽,建议使用生理盐水每日冲洗1-2次。药物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鼻渊通窍颗粒、克拉霉素片等,可控制感染并改善鼻窦引流。对于药物无效或伴有鼻息肉的患者,可考虑鼻内镜手术解除阻塞。日常需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粉尘等过敏原,适当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有助于增强黏膜抵抗力。
出现持续咳嗽伴黄绿色痰液或发热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