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主要分为原发性肾炎和继发性肾炎两大类,具体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类型。
1、原发性肾炎原发性肾炎指病变直接起源于肾脏的炎症,常见类型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多由链球菌感染后诱发,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和水肿,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痊愈。慢性肾小球肾炎进展缓慢,早期症状隐匿,可能出现夜尿增多和轻度蛋白尿,后期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IgA肾病也属于原发性肾炎,特征为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
2、继发性肾炎继发性肾炎由其他系统疾病累及肾脏所致,常见类型包括狼疮性肾炎和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肾脏损害,可出现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异常,病理分型从I型到VI型。糖尿病肾病由长期高血糖导致,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后期出现大量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
3、感染相关肾炎感染相关肾炎包括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直接或间接引起的肾脏炎症。急性肾盂肾炎属于细菌感染导致的肾间质炎症,表现为发热、腰痛和尿路刺激症状。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由乙肝病毒感染诱发,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多见,临床特征为蛋白尿和血尿。HIV相关性肾病常见于艾滋病患者,表现为快速进展的肾功能恶化。
4、遗传性肾炎遗传性肾炎主要指Alport综合征和薄基底膜肾病。Alport综合征与COL4A3/COL4A4/COL4A5基因突变相关,表现为血尿、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眼部异常,多在青壮年时期进展至肾衰竭。薄基底膜肾病属于良性家族性血尿,肾小球基底膜变薄但肾功能通常保持正常,多数无需特殊治疗。
5、其他特殊类型其他特殊类型包括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和血管炎性肾炎等。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多见于儿童,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痛伴肾脏损害,病理可见IgA在系膜区沉积。血管炎性肾炎如ANCA相关性血管炎,可导致急进性肾炎综合征,需及时免疫抑制治疗。部分药物或毒物也可能引起间质性肾炎,表现为发热、皮疹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肾炎患者需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原发性肾炎患者应注意预防感染,继发性肾炎需积极控制原发病。出现水肿时应限制水分摄入,高血压患者需严格管理血压。建议所有肾炎患者每3-6个月复查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小球滤过率,发现异常及时肾内科就诊。日常生活中要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戒烟限酒以减轻肾脏负担。
脑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具体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类型。
1、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类型,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患者常表现为突发偏瘫、言语障碍或意识模糊。治疗需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常用药物包括阿替普酶注射液、尿激酶注射液等。长期需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复发。
2、脑栓塞脑栓塞多由心脏房颤形成的血栓脱落阻塞脑血管所致,起病急骤且症状较重。患者可能出现突发昏迷、癫痫发作等症状。治疗需紧急取栓或溶栓,同时使用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等抗凝药物预防再发栓塞。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3、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是深部小动脉闭塞引起的微小梗死灶,常见于高血压患者。症状较轻,可能仅表现为单纯运动或感觉障碍。治疗以控制血压为主,可选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需长期进行康复训练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4、脑出血脑出血多与高血压导致血管破裂有关,常见于基底节区。患者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可能出现瞳孔不等大等脑疝表现。治疗需紧急降颅压,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等脱水药物。严重者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5、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由动脉瘤破裂引起,典型表现为突发炸裂样头痛。需紧急行脑血管造影明确出血点,可进行动脉瘤夹闭术或介入栓塞治疗。预防血管痉挛可使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同时需绝对卧床休息4-6周。
脑卒中患者需长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康复期应坚持语言和肢体功能训练,定期复查脑血管情况。建议家属学习急救知识,发现疑似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争取黄金救治时间。日常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