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牙骨突出可通过正畸治疗、正颌手术、功能矫治器、牙齿矫正器、颌面外科手术等方式矫正。上牙骨突出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颌骨发育异常、牙齿排列不齐、外伤等因素有关。
1、正畸治疗正畸治疗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的上牙骨突出,通过佩戴固定或活动矫治器调整牙齿位置。金属托槽、陶瓷托槽、隐形矫治器等器械可施加持续力使牙齿移动。治疗周期通常需要1-3年,需定期复诊调整矫治力度。正畸过程中可能出现牙齿酸痛、口腔溃疡等暂时性不适。
2、正颌手术正颌手术针对严重骨性上颌前突,需联合正畸进行术前术后牙齿排列。通过截骨术调整上颌骨位置并用钛板固定,改善面部轮廓与咬合功能。手术需全身麻醉,恢复期约2-3个月,可能出现肿胀、出血、神经暂时性麻木等并发症。术后需长期保持器维持效果。
3、功能矫治器适用于生长发育期青少年,利用肌功能训练矫正颌骨发育异常。Frankel矫治器、Twin-block等装置通过改变口周肌肉力量平衡,引导颌骨向正常方向生长。需每日佩戴12小时以上,治疗周期6-18个月。早期干预可避免成年后手术,但对患者配合度要求较高。
4、牙齿矫正器隐形矫正器如隐适美通过透明牙套逐步移动牙齿,适合对外观要求高的成人患者。每副牙套佩戴1-2周,每日需戴用20小时以上。相比传统托槽更美观舒适,但矫正力度较弱,不适用于严重骨性畸形。治疗期间需严格维护口腔卫生,避免牙套染色或变形。
5、颌面外科手术LeFort I型截骨术可整体移动上颌骨,矫正严重前突伴面部中份凹陷。手术需三维影像规划,精确调整颌骨三维位置。术后需颌间固定4-6周,配合正畸精细调整咬合。可能遗留短暂面部感觉异常,但能显著改善呼吸、咀嚼等功能障碍。
矫正期间应避免过硬黏性食物,使用冲牙器及牙缝刷清洁矫治器周围。定期复查监测矫正进度,出现托槽脱落或矫治器不适及时就诊。完成治疗后需长期佩戴保持器防止复发,成年患者建议夜间终身佩戴。建立鼻呼吸习惯,纠正吐舌、咬唇等不良口腔习惯有助于维持效果。
牙齿内扣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乳牙滞留、牙列拥挤、颌骨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佩戴矫治器、正畸手术、拔牙矫正、功能矫治、保持器固定等方式治疗。
1、遗传因素父母存在颌骨发育异常或牙齿排列问题时,子女可能出现类似牙齿内扣。这类情况通常伴随下颌后缩或上颌前突,表现为前牙覆盖过大。建议早期进行正畸评估,儿童7岁前可进行颌骨生长改良治疗,成人需通过固定矫治器配合颌间牵引调整咬合关系。
2、不良口腔习惯长期吮指、咬唇或舌头顶压前牙等行为会导致牙齿逐渐向内倾斜。这类患者常伴有开合或深覆盖,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破除习惯需配合肌功能训练,如使用舌挡矫治器或唇挡矫治器,严重者需联合多曲方丝弓技术进行三维矫正。
3、乳牙滞留乳牙未按时脱落占据恒牙萌出空间,迫使恒牙舌侧错位生长形成内扣。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前牙区,可能伴随牙弓长度不足。需及时拔除滞留乳牙,通过扩弓器或片段弓技术为恒牙创造空间,必要时配合邻面去釉改善牙列拥挤。
4、牙列拥挤牙弓容纳不下所有牙齿时,前牙可能被迫向舌侧移位形成内扣。这类患者常见牙弓狭窄或牙齿过大,易发龋齿和牙龈炎。轻中度拥挤可采用非拔牙矫治,如使用自锁托槽扩大牙弓;重度拥挤需拔除前磨牙后使用MBT直丝弓技术排齐牙齿。
5、颌骨发育异常上颌骨过度前突或下颌骨发育不足会造成前牙内倾性深覆合。此类畸形常影响面部轮廓,可能伴有咀嚼功能障碍。青少年可采用Herbst矫治器促进下颌生长,成人严重骨性畸形需正颌手术联合术前术后正畸治疗。
牙齿内扣矫正后需长期佩戴保持器防止复发,建议选择哈雷保持器或透明压膜保持器。日常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缝刷清洁托槽周围,避免进食过硬过黏食物。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矫正期间每6-12个月拍摄全景片评估牙根及颌骨状态。出现托槽脱落或钢丝扎嘴等情况应及时复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