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时,可以适量吃葡萄糖片、蜂蜜、糖果等快速升糖食物,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葡萄糖注射液、胰高血糖素等药物。建议及时监测血糖,必要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一、食物1、葡萄糖片葡萄糖片能快速被肠道吸收,15分钟内升高血糖,适合随身携带应急。选择单片含4-5克葡萄糖的产品,避免含代糖的伪葡萄糖片。食用后需静坐观察症状缓解情况。
2、蜂蜜蜂蜜含果糖和葡萄糖,升糖速度仅次于纯葡萄糖。取10-15克直接含服效果最佳,避免用热水冲服破坏活性成分。注意开封后需冷藏保存防止发酵。
3、糖果硬质水果糖或软糖均可,选择成分表首位为白砂糖的产品。每次食用3-4颗约含15克糖分,需咀嚼后缓慢吞咽以防呛咳。不建议选择巧克力等含脂肪的糖果。
4、果汁苹果汁、橙汁等100%纯果汁含天然果糖,饮用120-150毫升可提升血糖。优先选择无添加糖的冷藏果汁,常温果汁因高温灭菌可能损失部分营养成分。
5、饼干普通苏打饼干或消化饼干含精制碳水化合物,搭配少量水食用可加速糖分吸收。选择无夹心、无涂层的原味饼干,单次食用不超过4片为宜。
二、药物1、葡萄糖注射液用于严重低血糖昏迷患者,需医护人员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20-40毫升。可快速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使用后需持续监测血糖防止反跳性高血糖。
2、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鼻喷剂适用于无法进食的严重低血糖,通过鼻腔黏膜快速吸收。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暂时性恶心,使用后仍需补充碳水化合物维持血糖稳定。
3、口服葡萄糖溶液10%葡萄糖溶液可直接口服,比固体食物吸收更快。适用于意识清醒但吞咽困难的患者,每次服用30-50毫升,服用后保持坐位防止误吸。
4、阿卡波糖对于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导致的低血糖,需使用葡萄糖而非蔗糖纠正。因这类药物会抑制双糖分解,常规糖果可能无法有效升糖。
5、氢化可的松肾上腺功能不全导致的反复低血糖,可能需要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突然停药可能诱发肾上腺危象。
糖尿病患者应随身携带快速升糖食品和医疗警示卡,避免空腹运动或饮酒。定期校准血糖仪,记录低血糖发生时间及诱因。如每周发生2次以上低血糖或出现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调整降糖方案。长期反复低血糖可能损伤认知功能,需加强血糖波动监测。
突然犯低血糖可能与遗传因素、饮食不规律、运动过量、药物副作用、胰岛细胞瘤等因素有关。低血糖通常表现为头晕、心慌、出汗、手抖、饥饿感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运动、监测血糖、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因遗传性代谢缺陷导致糖原分解或糖异生功能异常,容易出现空腹低血糖。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避免长时间禁食。日常可随身携带糖果或葡萄糖片,出现心悸、冷汗等前驱症状时立即进食。若反复发作,需完善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2、饮食不规律长时间未进食、过度节食或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会导致血糖来源中断。常见于减肥人群、工作繁忙者,表现为餐后3-4小时出现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建议定时定量进餐,两餐间补充坚果、酸奶等零食。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饮食与降糖药的匹配。
3、运动过量高强度运动或长时间体力活动会加速葡萄糖消耗,尤其空腹运动时更易诱发低血糖。运动后可能出现震颤、视物模糊等症状。建议运动前检测血糖,携带含糖饮料,避免单次运动超过60分钟。使用胰岛素的患者需在运动前减少剂量。
4、药物副作用胰岛素注射液、格列本脲片、瑞格列奈片等降糖药物使用过量或未及时进食可能引发医源性低血糖。这类情况起病急骤,可伴意识障碍。需立即口服15克葡萄糖,严重时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用药期间须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5、胰岛细胞瘤胰腺β细胞瘤会自主分泌过量胰岛素,导致空腹低血糖反复发作,多在凌晨加重。伴随意识模糊、行为异常等神经低糖症状。确诊需结合胰岛素释放试验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无法手术者可选用二氮嗪胶囊抑制胰岛素分泌。
预防低血糖需建立规律饮食作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降糖药物与饮食的平衡。建议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和含糖食品,运动前后监测血糖。若频繁出现不明原因低血糖,需完善胰腺CT、胰岛素抗体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夜间易发作者可在睡前加餐,避免饮酒后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