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血压时需注意保持安静状态、选择合适袖带、避免干扰因素、规范操作流程、定期校准设备。
1、保持安静状态测量前应静坐5-10分钟,避免运动、吸烟或饮用含咖啡因饮料。情绪紧张或交谈可能导致血压升高10-20毫米汞柱,建议选择无噪音环境,背部有支撑地端坐,双脚平放地面。测量过程中保持呼吸平稳,手臂肌肉放松,袖带位置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面。
2、选择合适袖带袖带气囊宽度需覆盖上臂围的80%,长度需包裹60%以上臂周径。成人标准袖带适用于臂围22-32厘米,肥胖者需使用大号袖带,儿童需配备专用袖带。袖带过小会导致读数偏高,过大则可能低估实际血压值。电子血压计需定期检查袖带气囊是否漏气。
3、避免干扰因素测量前30分钟避免进食、饮酒或暴露于极端温度环境。膀胱充盈可能使收缩压升高10-15毫米汞柱,建议排空尿液后测量。寒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室内温度宜保持在20-25℃。测量时衣袖不宜过紧,避免将听诊器头塞入袖带下方。
4、规范操作流程首次测量应检查双上肢血压,选取较高值一侧作为常规监测部位。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时,听诊器置于肱动脉搏动处,放气速度控制在每秒2-3毫米汞柱。电子血压计需确保手臂静止,连续两次测量间隔至少1分钟。记录血压值时需同时注明测量时间、体位和所用设备类型。
5、定期校准设备水银血压计每半年需进行零点校准,检查玻璃管垂直度和汞柱流动性。电子血压计每年需返厂校准一次,日常可通过同步测量与水银血压计比对。发现血压值异常时应复核测量,不同日期三次测量均超标才可确诊高血压。医疗机构使用的血压计需强制进行周期检定。
建议选择早晨起床后1小时内或睡前进行规律监测,测量前避免服用降压药物。长期监测者应建立血压日记,记录每日测量值及可能影响因素。家庭自测正常值应低于135/85毫米汞柱,诊室测量标准为140/90毫米汞柱。发现血压持续异常或波动过大时,应及时携带记录数据就医评估。
测血压一般建议测量右手,但首次测量时应左右手各测一次,选择数值较高的一侧作为后续监测标准。血压测量结果可能受血管解剖差异、测量姿势等因素影响。
人体右臂血压通常比左臂高5-10毫米汞柱,这与右锁骨下动脉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的解剖特点有关。临床指南推荐将右臂作为常规测量部位,尤其对于首次确诊高血压的患者。测量时需保持袖带与心脏平齐,坐姿放松5分钟后进行,避免交谈或双腿交叉。电子血压计需每半年校准一次,袖带尺寸应覆盖上臂围的80%,过窄会导致读数偏高。
部分特殊情况下需优先测量左臂,如右臂存在动静脉瘘、淋巴水肿或乳腺癌术后患者。左右臂压差持续超过15毫米汞柱时,需排查锁骨下动脉狭窄等血管病变。孕妇由于子宫右旋压迫下腔静脉,可能出现左臂血压高于右臂的反常现象。帕金森患者因肌肉震颤可能影响右臂测量准确性,此时可改用左臂。
建议高血压患者建立家庭监测记录,每周固定时间测量2-3次,每次间隔1-2分钟重复测两次取平均值。发现双上肢压差过大或血压波动明显时,应及时携带记录数据就医。长期服用降压药者需注意测量时间与服药时间的关联性,避免在药物峰值效应期测量造成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