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压监测主要用于评估血压波动规律、诊断隐匿性高血压或白大衣高血压、优化降压治疗方案。动态血压能提供24小时血压数据,比诊室血压更能反映真实血压水平。
动态血压监测通过佩戴便携式血压计,每15-30分钟自动测量一次血压,记录昼夜血压变化。这种方式能捕捉到诊室测量无法发现的血压异常波动,例如夜间高血压或清晨血压骤升。对于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数据可帮助医生判断药物是否覆盖全天血压高峰,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部分人群在医疗环境中因紧张导致血压升高,而日常血压正常,称为白大衣高血压。动态血压能鉴别这种情况,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治疗。相反,有些患者诊室血压正常,但日常血压升高,称为隐匿性高血压。动态血压能及时发现这种风险较高的血压异常。
动态血压监测需要保持日常活动状态,避免剧烈运动或压迫袖带。监测期间需记录活动日志,标注不适症状与服药时间。监测结束后,医生会分析血压昼夜节律、血压负荷等参数,结合临床症状调整治疗方案。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1-2次动态血压监测,妊娠期高血压或调整降压方案时可增加监测频率。
脑出血CT扫描的动态变化可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四个阶段。
超急性期指出血后6小时内,CT表现为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周围水肿轻微。急性期为出血后6-72小时,血肿密度均匀增高,周围水肿逐渐加重。亚急性期在出血后3天至2周,血肿密度从周边开始减低,呈现"融冰征",周围水肿达到高峰后逐渐消退。慢性期在出血2周后,血肿逐渐吸收,形成低密度软化灶或囊腔,部分患者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
脑出血CT动态变化与血肿吸收过程相关,建议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注意控制血压和避免剧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