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脱出较多组织时可通过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缓解。痔疮脱出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温水坐浴、药物外敷、手法复位、胶圈套扎术、痔切除术等。
1、温水坐浴每日使用40℃左右温水坐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和疼痛。坐浴时水位需漫过会阴部,每次持续10-15分钟,水中可加入高锰酸钾溶液稀释至淡粉色。该方法适合轻度脱垂且能自行回纳的患者,注意水温不可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2、药物外敷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太宁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等外用药含抗炎消肿成分,涂抹后能缓解黏膜充血。严重脱出者可配合化痔栓等栓剂使用,但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局部过敏反应。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制剂。
3、手法复位清洁双手后戴无菌手套,用凡士林润滑手指,将脱出痔核轻柔推回肛管内。操作时保持膝胸卧位减轻腹压,复位后需卧床休息1小时防止再次脱出。该方法适用于急性发作期,若痔核嵌顿坏死或伴有血栓则禁止强行复位。
4、胶圈套扎术通过器械将特制胶圈套扎在痔核根部,阻断血供使痔核坏死脱落。该微创手术适合Ⅱ-Ⅲ度内痔,术后可能出现轻微出血和坠胀感。需注意术后24小时内避免排便,糖尿病患者慎用此方法。
5、痔切除术对反复脱出、嵌顿或混合痔患者可采用外剥内扎术等手术方式彻底切除病灶。术后需保持切口清洁干燥,使用麻仁软胶囊等药物软化大便。高龄或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评估手术风险。
痔疮脱出期间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站,可进行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若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发热需立即就医,防止发生贫血或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恢复期应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长了痔疮不一定会出血。痔疮是否出血与痔疮类型、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无痛性便血或排便时滴血,但也可能仅出现肛门不适而无出血。
内痔早期主要表现为肛门坠胀感和排便时肿物脱出,出血概率较高,尤其是排便干硬或用力过度时,黏膜摩擦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呈鲜红色且不与粪便混合。外痔通常以肛门疼痛、瘙痒为主,血栓性外痔可能因静脉破裂出现皮下淤血,但表面皮肤完整时较少直接出血。混合痔兼具内外痔特征,出血概率介于两者之间。
部分痔疮患者因痔核表面黏膜长期充血糜烂,可能发生持续性渗血导致贫血。痔核脱出后未及时复位可能发生嵌顿坏死,此时会伴随暗红色血性分泌物。高龄、长期便秘、妊娠等群体因静脉回流受阻更易出现出血症状。部分患者痔疮伴随肛裂时,出血常伴随剧烈疼痛且出血量较多。
痔疮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增加燕麦、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进行3-5分钟提肛运动。排便时不宜过度用力,控制在3-5分钟内完成。出现肛门肿物持续脱出、出血量超过5毫升或血液呈暗红色时,需及时到肛肠科就诊。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太宁复方角菜酸酯栓等外用药物,或建议进行胶圈套扎术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