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可以检查前列腺癌,但通常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以提高准确性。
经直肠超声是检查前列腺癌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高频探头能够观察到前列腺的形态、大小以及是否存在异常回声区。对于体积较大的肿瘤或局部结构异常,B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同时还能辅助引导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但B超对早期微小病灶或某些等回声肿瘤的敏感性有限,可能遗漏部分病例。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和磁共振成像通常与B超联合使用,能够弥补单一检查的不足。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分辨率更高,有助于判断肿瘤范围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则能从生化层面提供辅助依据。建议有前列腺癌高危因素或出现排尿异常等症状时,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并完善相关检查。
阴道B超一般能看出子宫病变,是筛查子宫疾病的常用检查手段。阴道B超主要通过高频探头近距离观察子宫形态、内膜厚度、血流信号等,对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癌等病变具有较高检出率。
阴道B超对子宫肌层和内膜病变较为敏感。子宫肌瘤表现为肌层内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团块,可显示大小、数量及位置。子宫内膜息肉通常呈现为宫腔内高回声结节,伴或不伴蒂部血流信号。子宫腺肌病的典型特征是子宫肌层增厚伴散在囊性无回声区,内膜线可能前移或后移。子宫内膜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内膜增厚,中晚期可见内膜不均匀增厚伴丰富血流信号,宫腔线可能中断。对于体积较小的黏膜下肌瘤或早期内膜病变,阴道B超可能需结合宫腔镜提高诊断准确率。
阴道B超对部分特殊类型子宫病变的鉴别存在局限。例如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与早期内膜癌的超声表现可能重叠,需依赖病理确诊。子宫肉瘤与巨大肌瘤的鉴别有时困难,需结合磁共振检查。对于宫颈管内的微小病灶或输卵管病变,阴道B超的显示效果可能受限。绝经后妇女内膜萎缩时,阴道B超对微小息肉或内膜病变的敏感性可能下降。
建议有异常阴道出血、痛经加重或不孕等症状者及时进行阴道B超检查。检查前需排空膀胱,避开月经期。若发现可疑病变,可能需要进一步行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性刮宫或磁共振检查。日常应注意观察月经周期变化,避免长期雌激素暴露,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子宫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