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通常可以治疗,但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类型、严重程度及干预时机密切相关。主要干预方式包括血糖控制、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及定期监测。
1、血糖控制严格管理血糖是防治并发症的核心措施。通过胰岛素注射或口服降糖药维持血糖稳定,可延缓视网膜病变、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进展。动态血糖监测结合个性化控糖方案能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
2、药物治疗针对不同并发症需联合用药。糖尿病肾病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周围神经病变可使用甲钴胺营养神经;合并心血管疾病时需配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3、手术治疗严重并发症需手术干预。糖尿病足溃疡经清创无效时可能需截肢术,视网膜增殖期病变需玻璃体切割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则需支架植入。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代谢状态。
4、生活方式调整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低升糖指数饮食如燕麦、杂粮等有助于平稳血糖。戒烟限酒能降低血管内皮损伤风险,保持规律作息对代谢调节至关重要。
5、定期监测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每年进行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筛查及神经传导测试。早期发现并发症迹象时,通过强化治疗可逆转部分器官损伤。
糖尿病患者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计划,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保持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饮食上增加深色蔬菜和优质蛋白摄入,限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酸。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久坐。定期接受并发症筛查,出现手脚麻木、视力模糊等症状时立即就医。通过多学科协作管理,多数并发症可获得良好控制。
扁桃体炎可能引发中耳炎、扁桃体周围脓肿、风湿热等并发症。
扁桃体炎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当炎症扩散至邻近组织时,可能诱发中耳炎,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若感染穿透扁桃体被膜,可形成扁桃体周围脓肿,导致剧烈咽痛、张口困难。链球菌感染未及时控制时,可能触发免疫反应,引发风湿热,伴随关节肿痛、心脏瓣膜损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肾小球肾炎,出现血尿、蛋白尿。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可能成为病灶,诱发银屑病、虹膜炎等全身性疾病。
扁桃体炎患者应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出现持续发热或呼吸困难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