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患者出现接触性出血需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妇科超声检查等五项核心检查。
1、宫颈细胞学检查:
通过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采集宫颈脱落细胞,可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该检查无创且操作简便,是宫颈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定期检查。检查前24小时需避免阴道冲洗和性生活。
2、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采用核酸扩增技术检测高危型HPV感染,尤其是16型和18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联合细胞学检查可提高宫颈病变检出率。3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5年进行一次联合筛查。
3、阴道镜检查:
在醋酸染色和碘试验辅助下放大观察宫颈血管和上皮形态,能准确定位可疑病变区域。检查中发现异常图像时可进行靶向活检,对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重要价值。检查过程可能有轻微不适但无需麻醉。
4、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阴道镜引导下的宫颈活检获取组织标本,经病理学诊断可明确病变性质及分级。这是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浸润癌的金标准,能指导后续治疗方案选择。术后需注意预防感染和避免剧烈运动。
5、妇科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可评估宫颈形态、血流信号及盆腔脏器情况,辅助鉴别宫颈肌瘤、子宫内膜病变等出血原因。对于绝经后妇女或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超声检查能提供重要诊断依据。检查前需排空膀胱。
建议检查期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辛辣刺激饮食,选择棉质透气内裤。每日清洁外阴但避免阴道冲洗,出血期间暂停性生活。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和铁的食物如猕猴桃、菠菜等,促进黏膜修复和预防贫血。适度进行快走、瑜伽等温和运动增强免疫力,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出现持续出血或伴随下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复诊。
与艾滋病病人日常接触一般不会传染艾滋病。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传播。
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空气、食物、水、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共用餐具等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病人共同生活、工作、学习等日常接触不会导致感染。唾液、汗液、泪液等体液中的病毒含量极低,不足以造成传播。
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可能发生传播,如直接接触艾滋病病人的新鲜血液或开放性伤口,或与艾滋病病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或医疗器械也可能导致传播。但这些情况在日常接触中较为少见。
建议避免直接接触他人血液或体液,发生高危行为后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日常与艾滋病病人接触无须过度担忧,应给予他们平等的尊重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