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术后需注意规律服药、定期复查、控制危险因素、调整生活方式及识别紧急症状。支架植入后患者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出现胸痛气促等症状时立即就医。
1、规律服药支架术后需严格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同时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服药期间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黑便等异常。若需进行其他手术或拔牙等操作,需提前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
2、定期复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及血液指标,评估支架通畅情况及药物效果。每年需进行冠状动脉CT或造影检查,监测血管情况。复查时需携带既往病历和用药记录,向医生反馈近期有无胸闷等不适症状。
3、控制危险因素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维持在7毫摩尔每升以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低于1.8毫摩尔每升。戒烟并避免二手烟,限制酒精摄入每日不超过25克。肥胖患者需通过饮食运动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
4、调整生活方式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每日摄入蔬菜水果500克以上,选用橄榄油等不饱和脂肪酸,每周吃鱼2-3次。运动以散步、太极拳等有氧活动为主,每次30分钟,每周5次,避免举重等憋气动作。保证每晚7-8小时睡眠,午休不超过1小时。
5、识别紧急症状如出现持续15分钟以上的压榨性胸痛,伴冷汗、恶心呕吐,或突发呼吸困难、晕厥,需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并呼叫急救。术后1年内再次出现劳力性胸痛需警惕支架内再狭窄,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可能提示心力衰竭。
心脏支架术后需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每日血压、心率及用药情况,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饮食上避免动物内脏、蟹黄等高胆固醇食物,烹饪采用蒸煮方式,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可参加心脏康复计划,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逐步恢复运动能力,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预后。
心脏支架手术后可能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或血管内皮损伤等后遗症。
支架内再狭窄通常与血管内膜过度增生有关,患者可能在术后3-6个月出现胸闷、胸痛等心绞痛症状。支架内血栓形成多因抗血小板治疗不足或支架贴壁不良导致,表现为突发剧烈胸痛伴心电图改变,需紧急处理。血管内皮损伤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反应,部分患者会感到穿刺部位持续隐痛或淤血。术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并控制血压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