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点是肾小球内形成新月体结构。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以肾小球囊内新月体形成为主要特征。新月体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渗出的单核细胞及纤维蛋白组成,可压迫毛细血管袢导致肾小球功能丧失。光镜下可见肾小球囊腔被新月体部分或完全填充,根据组成成分可分为细胞性新月体、细胞纤维性新月体和纤维性新月体。免疫荧光检查可显示免疫复合物沿毛细血管壁或系膜区沉积,部分病例表现为线性沉积或阴性。电镜下可见基底膜断裂、电子致密物沉积等改变。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病情进展迅速,常导致肾功能急剧恶化。
患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和盐分摄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同时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
肾小球肾炎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高血压、蛋白尿、水肿、贫血和尿毒症。
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肾脏疾病,主要影响肾小球的过滤功能。肾功能损害是最常见的危害,长期炎症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严重时可能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常与肾小球肾炎伴随出现,由于肾脏调节血压的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血压升高。蛋白尿表现为尿液中出现大量泡沫,这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蛋白质漏出。水肿多发生在眼睑和下肢,与体内水钠潴留有关。贫血可能由于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所致。尿毒症是肾小球肾炎最严重的并发症,当肾功能严重受损时,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
患者应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控制盐分摄入,避免过度劳累,出现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