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可通过卧床休息、限制钠盐摄入、控制蛋白质摄入、监测尿量及血压、预防感染等方式护理。该病通常由链球菌感染、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1、卧床休息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减轻肾脏负担。卧床时抬高下肢有助于缓解水肿,避免剧烈活动或长时间站立。症状缓解后可逐步恢复轻度活动,但需避免劳累。若出现呼吸困难或心悸应立即就医。
2、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3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钠食物。水肿严重时可短期采用无盐饮食,使用柠檬汁、香草等调味替代食盐。同时限制含钠调味品如酱油、味精的使用。
3、控制蛋白质摄入急性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克/千克体重,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避免大量食用红肉、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加重氮质血症。恢复期可逐渐增加至1克/千克体重,但仍需避免过量。
4、监测尿量及血压每日记录尿量,若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或出现肉眼血尿需及时就医。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时应报告医生。监测体重变化,短期内体重增加超过2公斤提示水肿加重。
5、预防感染注意口腔及会阴清洁,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出现咽痛、发热等感染症状时需及时治疗,但禁止自行使用抗生素。链球菌感染后2-3周内需复查尿常规,观察是否诱发肾炎复发。
护理期间应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避免饮用浓茶或咖啡。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运动后出现蛋白尿加重需暂停。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严格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若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高血压危象表现,须立即急诊处理。
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恢复期通常需要2-8周,具体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依从性及个体差异有关。
急性肾小球肾炎恢复期可分为临床症状缓解和实验室指标恢复两个阶段。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多在1-2周内消退,但血尿可能持续2-4周,蛋白尿消失需3-8周。轻度病例在充分休息、低盐饮食及对症治疗后,2-4周可进入恢复期。中重度病例若合并肾功能异常,需4-8周才能逐步恢复,期间需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和血压。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克以下,优质蛋白选择鸡蛋、鱼肉等易消化食物。合并感染时需及时使用青霉素V钾片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但须严格遵医嘱。
建议家长每日记录患儿尿量及颜色变化,监测晨起血压。恢复期避免接种疫苗,防止交叉感染。若8周后仍有持续蛋白尿或血尿,需肾内科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慢性化倾向。定期随访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补体C3等指标,直至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