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落属于眼科急症,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损伤。视网膜脱落的后果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脱落范围、是否累及黄斑区以及就医时机。
视网膜脱落初期可能仅表现为眼前闪光感或飞蚊症加重,此时及时通过激光封堵裂孔或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多数患者视力可得到较好保留。若脱落范围扩大至黄斑区超过48小时,即使手术复位成功,中央视力也可能显著下降。高度近视、眼外伤或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全视网膜脱落,未治疗者最终将导致眼球萎缩。
特殊情况下,若视网膜脱落合并严重眼内出血或脉络膜脱离,可能需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术后需保持特殊体位数周。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白内障加重、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需长期随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牵拉性脱落往往预后较差,术后复发概率较高。
视网膜脱落患者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眼底。高度近视人群建议每年散瞳查眼底,出现闪光感或视野缺损须立即就医。饮食上可增加深色蔬菜水果摄入,补充叶黄素等视网膜营养剂,但不可替代医疗干预。
视网膜脱落的原因主要有高度近视、眼部外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后脱离、遗传因素等。视网膜脱落是一种严重的眼科急症,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1、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患者眼球前后径较长,视网膜变薄,容易出现视网膜裂孔或变性区。随着近视度数加深,视网膜周边部可能出现格子样变性,这些区域容易发生视网膜裂孔。高度近视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避免剧烈运动。
2、眼部外伤眼球受到钝挫伤或穿透伤时,可能导致视网膜直接撕裂或玻璃体牵拉视网膜。运动伤害、交通事故、工作意外等都可能导致眼部外伤。外伤后出现闪光感、飞蚊症增多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出现视网膜缺血、新生血管形成。这些异常血管容易出血并牵拉视网膜。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必要时接受视网膜激光治疗。
4、玻璃体后脱离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逐渐液化并与视网膜分离。在分离过程中可能牵拉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裂孔形成。突然出现的闪光感和飞蚊症增多可能是玻璃体后脱离的信号,应及时就诊检查。
5、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马凡综合征、Stickler综合征等可增加视网膜脱落风险。这些疾病常伴有眼部结构异常,如玻璃体变性、视网膜发育不良等。有家族史的人群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预防视网膜脱落需要注意保护眼睛,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控制近视发展,管理好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出现闪光感、飞蚊症突然增多、视野缺损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早期发现和治疗视网膜裂孔可以预防视网膜脱落的发生。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用眼,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