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变黄可能由外源性着色、内源性着色、牙釉质发育不良、氟斑牙、四环素牙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喷砂洁牙、冷光美白、瓷贴面修复等方式改善。
1、外源性着色长期饮用咖啡、浓茶或吸烟会导致色素沉积在牙面。槟榔中的槟榔碱也会与唾液反应形成深色化合物。这类情况可通过超声波洁治去除色素,配合喷砂抛光恢复牙面光洁。日常建议使用含焦磷酸钠的牙膏抑制色素再附着。
2、内源性着色牙本质小管结构异常会使牙齿呈现暗黄色,常见于牙外伤后或根管治疗过的死髓牙。这类变色需采用髓腔内漂白技术,将过氧化氢凝胶置于髓室进行渗透漂白,严重者需全冠修复遮盖变色。
3、牙釉质发育不良儿童期维生素D缺乏或高烧可能影响釉质矿化,导致牙面出现白垩色斑块或泛黄。轻症可用渗透树脂封闭釉质孔隙,重症需进行微研磨联合再矿化治疗。孕妇需保证每日600IU维生素D摄入以预防胎儿釉质发育缺陷。
4、氟斑牙7岁前摄入过量氟化物会干扰成釉细胞功能,形成釉质表面白垩色条纹或棕黄色斑块。中重度氟斑牙可采用瓷贴面修复,微创瓷贴面能保留更多健康牙体组织。建议儿童使用含氟量500ppm以下的牙膏。
5、四环素牙妊娠4个月至8岁期间服用四环素类药物会与牙本质结合形成螯合物,造成牙齿灰黄色或棕褐色带状着色。冷光美白对此类变色效果有限,通常需要多层树脂分层修复或全瓷冠修复。哺乳期妇女禁用四环素类药物。
建议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限制深色饮品摄入量,每年进行1-2次专业洁治。已出现明显变色者应尽早就诊,根据变色机制选择适合的美白方案。牙齿美白后48小时内需避免食用含色素食物,使用抗敏感牙膏缓解可能出现的牙本质过敏症状。儿童应在家长监督下使用含氟牙膏,控制豌豆大小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