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通常建议手术治疗,但少数情况下可采取保守治疗。阑尾炎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开腹阑尾切除术、抗生素治疗、补液支持治疗、疼痛管理。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式,创伤小且恢复快。开腹阑尾切除术适用于复杂病例或医疗条件受限的情况。这两种手术能彻底清除病灶,避免复发和并发症。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常见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
对于早期单纯性阑尾炎或手术高风险患者,可尝试抗生素治疗。常用静脉注射药物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需配合禁食和胃肠减压。但保守治疗存在复发风险,约半数患者一年内可能需再次手术。高龄、免疫功能低下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更需谨慎选择非手术治疗。
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均需密切监测体温、腹痛变化及血象指标。术后或保守治疗期间应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低脂低纤维食物,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发热、呕吐或腹痛加剧,须立即就医排除穿孔或腹膜炎等并发症。建议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评估恢复情况。
小儿急性阑尾炎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腹痛是小儿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症状,通常始于脐周或上腹部,随后转移至右下腹。疼痛可能逐渐加重,活动或咳嗽时更为明显。发热多为低热,体温在37.5-38.5摄氏度之间,少数患儿可能出现高热。呕吐通常发生在腹痛之后,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食欲减退表现为拒食或进食量明显减少,部分患儿可能伴有腹泻或便秘。
小儿急性阑尾炎可能与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等症状。若患儿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