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烧时通常不需要多盖被子,适当减少衣物和被子有助于散热。若出现寒战或体温上升期可短暂加盖薄被,但体温稳定后需及时撤除。
发热是儿童常见症状,核心处理原则是促进散热而非捂热。当体温处于上升期,孩子可能出现手脚冰凉、寒战等表现,此时可短暂用薄毯覆盖躯干保暖。但一旦体温达到高峰并开始出汗,必须减少覆盖物,选择透气棉质衣物,室温维持在24-26℃为宜。过度保暖会导致热量蓄积,可能诱发高热惊厥。
部分特殊情况下需注意保暖调节。早产儿、新生儿或合并循环障碍的患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保暖措施。某些传染病如麻疹初期可能出现畏寒症状,需遵医嘱处理。但普通呼吸道感染或幼儿急疹等常见发热疾病,均不建议持续加盖被子。
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2-3小时测量体温,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多饮温水补充水分,观察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避免使用酒精擦浴或冰敷等物理降温方式,若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嗜睡、抽搐、皮疹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注意营养均衡和适度运动,增强孩子免疫力。
贴鸡眼贴换药时通常需要洗净患处。鸡眼贴主要用于治疗鸡眼,换药前清洁皮肤有助于减少感染风险,同时提高药物吸收效果。
鸡眼贴通常含有水杨酸等角质软化成分,换药时洗净患处能去除松解的角质层和残留药物。使用温水轻柔清洗后擦干皮肤,可观察鸡眼变化情况。若皮肤出现发红、疼痛加剧或渗液,应暂停使用并咨询医生。清洁时避免用力摩擦或使用刺激性肥皂,防止损伤周围健康皮肤。
少数情况下若鸡眼贴导致皮肤过敏或破损严重时,换药前可暂不清洗。此时直接撕除旧贴片可能加重皮肤损伤,需用生理盐水浸湿敷料后再缓慢取下。对于糖尿病或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因感觉迟钝易继发感染,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规范处理,必要时改用冷冻或激光治疗。
日常应选择宽松透气的鞋子减轻局部摩擦,避免赤足行走。鸡眼贴使用期间可配合40℃温水泡脚10分钟帮助软化角质,但浸泡后须彻底擦干。若自行处理2周无改善,或出现化脓、出血等情况,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