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可通过血液甲胎蛋白检测、超声检查、CT或磁共振成像、肝组织活检等方式诊断。诊断方法的选择通常与肿瘤分期、患者肝功能状态、影像学特征等因素有关。
1、血液检测甲胎蛋白升高可能提示肝癌,需结合肝功能检查评估。慢性肝炎患者建议每半年检测一次,异常时可配合异常凝血酶原检测提高准确性。
2、超声检查腹部超声能发现直径超过1厘米的肝内占位,具有无创、便捷优势。超声造影可进一步鉴别肿瘤血流特征,对肝硬化结节监测尤为重要。
3、影像学检查增强CT能清晰显示肿瘤血管浸润范围,磁共振对微小病灶灵敏度更高。多期扫描可观察病灶动态强化特点,是术前分期的重要依据。
4、病理活检超声引导下穿刺获取组织可明确病理类型,适用于影像学不典型病例。凝血功能异常者需评估出血风险,必要时采用液体活检替代。
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出现消瘦、肝区疼痛等症状时需完善肿瘤标志物与影像学检查,确诊后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或局部消融等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