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可通过青霉素治疗、多西环素替代治疗、定期血清学检测、性伴侣同步筛查等方式治疗。梅毒通常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根据病程分为一期、二期、三期和潜伏期。
1、青霉素治疗苄星青霉素是首选药物,对早期梅毒疗效显著。普鲁卡因青霉素适用于青霉素过敏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替代方案。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吉海反应,表现为发热和头痛。
2、多西环素替代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多西环素或四环素,需完成全程治疗。头孢曲松可作为妊娠期替代药物,但需严格监测胎儿情况。晚期梅毒需延长疗程至3周以上。
3、血清学检测治疗后需定期检测RPR或TPPA滴度,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1次。血清固定现象指治疗后滴度持续不降,可能需重复治疗。神经梅毒需进行脑脊液检查。
4、性伴侣管理所有近期性接触者均需接受筛查和治疗,预防重复感染。确诊患者应暂停性行为直至完成治疗。使用避孕套可降低传播风险但无法完全阻断。
治疗期间避免饮酒,保持规律作息,加强营养摄入有助于恢复。所有梅毒患者均应接受HIV检测,出现视力改变或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