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量摄入过氧脂质可能增加健康风险,常见于油炸食品、腌制食品、膨化食品、高温烘焙食品及长期暴露的坚果类食品。过氧脂质是油脂氧化产物,长期过量可能诱发细胞损伤和慢性炎症。
1、油炸食品反复高温煎炸的食用油会产生大量过氧脂质,如油条、炸鸡、薯条等。油脂在高温下氧化分解,生成醛类、酮类等有害物质。建议减少食用频率,改用空气炸锅或烘烤方式降低油脂氧化风险。
2、腌制食品腊肉、咸鱼等腌制肉制品在风干过程中脂肪易氧化,尤其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长期腌制会促进过氧脂质积累,食用前可焯水或蒸煮减少氧化产物摄入。
3、膨化食品薯片、虾条等膨化零食多经高温高压处理,加工中油脂氧化程度高。部分产品存放时间过长会导致过氧脂质含量进一步增加,选购时需注意生产日期和包装完整性。
4、高温烘焙食品饼干、蛋糕等烘焙食品使用的植物油在长时间高温下易氧化,尤其含坚果、芝麻等高脂配料的品种。自制时可控制烘烤温度不超过180℃,减少加热时间。
5、氧化坚果核桃、瓜子等坚果开封后接触空气易产生哈喇味,表明已形成过氧脂质。储存时应密封避光,发现颜色变深或味道异常需丢弃。优先选择带壳坚果现开现吃。
日常饮食建议选择新鲜食材,避免反复使用煎炸油,控制加工食品摄入量。烹饪时采用蒸煮、凉拌等低温方式,定期更换厨房用油。储存油脂类食品需密封避光,开封后尽快食用。若长期大量摄入上述食品出现胃肠不适或疲劳症状,建议就医评估氧化应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