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药物可能导致维生素流失,常见的有抗生素、抗癫痫药、降糖药、利尿剂、质子泵抑制剂等。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可能干扰维生素吸收或加速其代谢,建议用药期间监测营养状况并遵医嘱调整饮食。
1、抗生素部分广谱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影响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的合成。长期使用可能伴随腹泻或口腔溃疡,可通过补充酸奶或复合维生素B片缓解,但需与服药间隔2小时以上。
2、抗癫痫药苯妥英钠片、卡马西平片等药物会加速维生素D代谢,可能引发骨质疏松风险。患者易出现肌肉无力或骨痛症状,建议定期检测血钙水平,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滴剂。
3、降糖药二甲双胍片可能降低维生素B12吸收率,长期使用可能引发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或贫血,可通过肌注维生素B12注射液改善,日常可适量食用动物肝脏补充。
4、利尿剂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等排钾利尿剂会导致水溶性维生素流失,尤其易造成维生素B1缺乏。可能出现水肿或心悸症状,建议增加全谷物摄入,必要时服用维生素B1片。
5、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长期使用会抑制胃酸分泌,影响维生素B12、铁和钙的吸收。可能引发贫血或骨折风险,需监测相关指标并适量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促进铁吸收。
服用上述药物期间应保持膳食多样化,重点增加深色蔬菜、全谷物、乳制品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摄入。避免自行服用大剂量维生素补充剂,建议每3-6个月进行血清维生素水平检测,出现明显缺乏症状时需在营养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补充方案。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用药时更需关注营养状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