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坚果对身体有益,但需注意适量食用。坚果富含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及矿物质,有助于心血管健康、脑功能维护和抗氧化,但过量可能增加热量摄入或引发过敏。
1、心血管保护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例如核桃含α-亚麻酸,杏仁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每日摄入10-15克有助于改善血脂。但高脂血症患者需控制总量,避免热量过剩。
2、脑神经支持坚果所含的维生素E、锌及欧米伽3脂肪酸对认知功能有积极作用。腰果中的镁元素可调节神经传导,巴西坚果的硒能缓解氧化应激。学生及脑力劳动者可适量补充,但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慎食含硒过高的巴西坚果。
3、血糖调控榛子、开心果等低升糖指数坚果适合糖尿病患者加餐,其膳食纤维和健康脂肪能延缓糖分吸收。研究显示每日30克混合坚果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需计入全天总热量,避免与降糖药物协同导致低血糖。
4、过敏风险花生、腰果等是常见致敏原,可能引发荨麻疹或过敏性休克。婴幼儿首次尝试应少量测试,有过敏家族史者需就医进行过敏原检测。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的坚果也可能导致敏感人群出现不良反应。
5、体重管理虽然坚果热量密度高,但适量食用可增加饱腹感。建议选择原味坚果替代零食,每日20-30克为宜。肥胖人群可将坚果作为优质脂肪来源,但需减少相应油脂摄入,避免总热量超标。
日常食用坚果时优先选择未加工的原味产品,避免盐焗或糖渍坚果增加钠和糖分摄入。储存时注意密封防潮,霉变坚果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特殊人群如孕妇、痛风患者应根据体质调整品种和用量,出现腹胀或皮疹时应暂停食用并咨询营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