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贫血可通过饮食调节、口服铁剂、维生素补充、输血治疗等方式改善。缺血性贫血通常由铁摄入不足、慢性失血、吸收障碍、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节增加红肉、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摄入,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质吸收。
2、口服铁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铁剂可补充铁储备,治疗期间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可能出现胃肠刺激等副作用。
3、维生素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需补充相应维生素,维生素B12缺乏者可能需要肌注给药。
4、输血治疗严重贫血出现心悸气促等缺氧症状时需输注红细胞,输血指征需结合血红蛋白水平及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日常需均衡膳食保证铁元素摄入,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治疗效果,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妊娠期女性及青少年等高风险人群建议常规筛查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