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引起的发热主要与颅内血肿吸收热、中枢性发热、感染性发热、药物热等因素有关。
1. 血肿吸收热脑出血后血肿分解产物被吸收可引发低热,体温多不超过38.5摄氏度,通常无需特殊处理,1-2周内自行消退。
2. 中枢性发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导致,表现为持续高热且退热药效果差,可能与脑干出血或大面积出血有关,需采用物理降温联合溴隐亭等药物治疗。
3. 感染性发热长期卧床易并发肺部感染或尿路感染,表现为弛张热伴咳嗽脓痰等症状,需进行痰培养后使用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
4. 药物热脱水剂甘露醇或抗癫痫药物可能导致药物热,表现为用药后出现皮疹或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需及时停用致敏药物并更换替代治疗方案。
脑出血患者出现发热时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完善血常规及病原学检查,避免盲目使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