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需进行骨密度检测、X线检查、CT或MRI扫描、血液生化检查等。评估骨折严重程度及骨质疏松病因是诊断关键。
1、骨密度检测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是金标准,可量化骨质疏松程度,T值≤-2.5即可确诊。外周定量CT适用于脊柱评估。
2、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能明确骨折部位和类型,椎体压缩性骨折需侧位片。CT三维重建可显示复杂骨折细节,MRI用于鉴别新鲜骨折与陈旧损伤。
3、实验室检查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等指标可排查继发性骨质疏松。骨代谢标志物如β-CTX、PINP反映骨转化状态。
4、鉴别诊断需排除多发性骨髓瘤等骨病,恶性肿瘤骨转移需进行肿瘤标志物筛查。维生素D水平检测指导后续治疗。
建议骨折后3-6个月复查骨密度,日常保证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避免跌倒等二次骨折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