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疼进行磁共振检查可明确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肿瘤、脊柱感染及软组织损伤等病因。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椎间盘退变程度、神经压迫位置、骨髓水肿信号及韧带肌肉异常。
1、腰椎间盘突出:
磁共振可准确判断椎间盘突出的方向、程度及是否压迫神经根。典型表现为T2加权像上椎间盘信号减低、纤维环断裂及髓核向后突出。对于硬膜囊受压或神经根水肿的显示优于CT,有助于制定保守治疗或手术方案。
2、椎管狭窄:
通过矢状位和轴位图像能测量椎管前后径,评估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等导致的狭窄程度。动态磁共振还可显示体位变化时椎管容积改变,对间歇性跛行的诊断具有独特价值。
3、脊柱肿瘤:
可鉴别原发骨肿瘤与转移瘤,典型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伴强化。能清晰显示肿瘤侵犯范围、椎体破坏程度及脊髓受压情况,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椒盐征"具有特征性诊断意义。
4、脊柱感染:
对早期椎间盘炎和脊柱结核敏感,表现为相邻椎体T1低信号、T2高信号伴椎间盘破坏。增强扫描可区分脓肿与炎性组织,评估硬膜外脓肿对脊髓的压迫风险。
5、软组织损伤:
能发现CT难以显示的肌肉拉伤、韧带撕裂等病变。急性期表现为T2高信号水肿带,慢性期可见纤维化或钙化。对腰方肌、竖脊肌等深层肌肉损伤的评估尤为重要。
检查后建议避免久坐久站,睡眠时保持腰部自然曲度,可尝试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强化核心肌群。急性期疼痛可局部热敷,但需警惕持续加重的下肢放射痛或大小便功能障碍,此类情况需立即复诊。日常注意搬运重物时屈膝下蹲,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必要时使用护腰支撑。
磁共振一般能查出脑梗,是诊断脑梗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脑梗即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由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引起。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能清晰显示脑梗病灶的位置、范围和分期,尤其对超急性期和微小病灶的检出率优于CT。
磁共振检查脑梗主要通过弥散加权成像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实现。弥散加权成像在发病数分钟内即可显示细胞毒性水肿,对超急性期脑梗诊断敏感性极高。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能清晰区分新旧梗死灶,帮助判断发病时间。磁共振血管成像还可评估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为病因诊断提供依据。多模态磁共振技术结合灌注成像,能早期识别缺血半暗带,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少数情况下磁共振可能漏诊极早期或特殊类型脑梗。发病后6小时内的部分脑梗患者,常规磁共振序列可能未见明显异常。后循环梗死因颅底伪影干扰,有时需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腔隙性梗死病灶小于15毫米时,磁共振检出率可能降低。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若梗死灶多发且体积小,需提高扫描层厚和分辨率。
确诊脑梗需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除磁共振外,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也可辅助诊断。脑梗患者应尽早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并接受规范化治疗。日常生活中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预防脑梗复发。出现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卒中症状时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