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能否完全治愈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的选择,部分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实现临床治愈。
轻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通过免疫抑制治疗或促造血治疗可能获得长期缓解甚至治愈。免疫抑制治疗常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环孢素软胶囊,可抑制异常免疫反应促进骨髓恢复。促造血治疗如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能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这类患者骨髓造血功能损伤较轻,治疗后血象恢复稳定,五年生存率较高,部分可达到停药后无复发的临床治愈标准。
中重度患者需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是目前唯一可能根治的方法。移植前需进行HLA配型,采用环磷酰胺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清髓预处理。成功移植后供体干细胞可重建正常造血系统,但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风险。移植后五年生存率约60%-80%,年轻且配型相合者预后更好,部分可获得生物学治愈。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需长期随访血常规和骨髓象,避免感染和出血风险。饮食应保证足够蛋白质和铁元素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等。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外伤。保持规律作息,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