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耳洞可能会长瘢痕疙瘩,主要与个人体质和护理不当有关。
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物,打耳洞时若存在瘢痕体质或继发感染易诱发。瘢痕体质者因遗传因素导致真皮层纤维细胞异常增殖,轻微创伤即可形成红色隆起硬结;护理不当如频繁触碰伤口、过早更换耳钉或消毒不彻底,可能引发局部慢性炎症刺激胶原蛋白过度沉积。典型表现为耳垂部位出现超出原伤口范围的粉红色硬块,伴有瘙痒或刺痛感,可能随时间缓慢增大。临床常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硅酮凝胶等药物抑制增生,严重者需手术切除联合放射治疗。
打耳洞后应保持创面干燥清洁,避免挤压碰撞,选择正规机构使用无菌器械操作可降低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