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呼吸衰竭可能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哮喘、神经肌肉疾病、胸廓畸形等原因引起,需通过氧疗、机械通气、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导致气道阻塞,肺泡通气不足引发二氧化碳潴留,表现为气促、紫绀。治疗需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配合无创通气。
2、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气道痉挛加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低氧合并高碳酸血症,伴随喘息、意识模糊。需紧急给予茶碱类药物、吸入性β2受体激动剂如特布他林,必要时插管通气。
3、神经肌肉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等疾病导致呼吸肌无力,肺通气功能衰竭,常见呼吸困难、晨起头痛。需进行膈肌起搏治疗,使用呼吸兴奋剂如多沙普仑,长期需气管切开。
4、胸廓畸形严重脊柱侧弯或胸壁损伤限制肺扩张,造成肺泡低通气,症状包括呼吸浅快、嗜睡。需手术矫正畸形,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和呼吸康复训练。
患者应戒烟并避免呼吸道感染,定期监测血气分析,遵医嘱使用家庭氧疗设备,保持适度活动维持呼吸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