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可以辅助治疗心慌心悸,适用于功能性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等非器质性疾病,但对严重器质性心脏病需结合西医治疗。
1、功能性心律失常由自主神经紊乱引起的心悸,针灸通过调节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善症状,常用内关、神门等穴位,可配合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
2、心脏神经官能症焦虑或压力导致的假性心悸,针灸百会、膻中穴能缓解躯体化症状,需同步进行心理疏导,严重时可短期使用阿普唑仑等抗焦虑药物。
3、更年期综合征激素波动引发的心慌,针灸三阴交、太溪穴调节内分泌,建议搭配坤宝丸等中成药,必要时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4、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房颤等器质性病变需优先西医治疗,针灸仅作为辅助手段改善胸闷症状,禁用单一针灸替代抗凝或血运重建等规范治疗。
针灸治疗期间应避免浓茶咖啡刺激,保持规律作息,器质性病变患者需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