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皮肤表现主要有黄疸、皮肤瘙痒、蜘蛛痣、肝掌、皮疹等。乙肝病毒感染可能引发肝脏功能异常,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或雌激素灭活减少,从而出现多种皮肤症状。
1、黄疸黄疸是乙肝患者常见的皮肤表现,由于肝脏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黄疸可能仅出现在眼白部位,严重时全身皮肤呈橙黄色,可能伴有尿液颜色加深。黄疸程度通常反映肝脏损伤的严重性,需结合肝功能检查评估病情。
2、皮肤瘙痒乙肝相关皮肤瘙痒多与胆汁淤积有关,胆汁酸盐沉积在皮肤神经末梢引发刺激。瘙痒常从手掌、足底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夜间加重,抓挠后可能出现皮肤抓痕或继发感染。严重瘙痒可能影响睡眠质量,需避免使用碱性洗浴用品,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
3、蜘蛛痣蜘蛛痣是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典型皮肤表现,因肝脏对雌激素灭活能力下降,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表现为中心红色丘疹,周围辐射状细小血管,按压后暂时消失,好发于面部、颈部和上胸部。蜘蛛痣数量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可能伴随男性乳房发育等雌激素增多症状。
4、肝掌肝掌是乙肝患者手掌大小鱼际肌部位出现的片状红斑,加压后褪色,与雌激素水平升高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有关。红斑界限清晰,通常对称分布,可能伴有指尖潮红。肝掌的出现往往反映慢性肝病进展,需监测肝功能指标变化。
5、皮疹乙肝病毒感染可能引发免疫复合物沉积,出现荨麻疹样皮疹或结节性红斑。皮疹多呈红色斑丘疹,可分布于四肢或躯干,可能伴有关节痛、发热等全身症状。此类皮疹与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度相关,抗病毒治疗后可能逐渐消退。
乙肝患者出现皮肤表现时应避免搔抓或使用刺激性护肤品,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选择温和无香料的沐浴产品。日常需限制高脂饮食以减少胆汁淤积风险,适当补充维生素E缓解皮肤干燥。所有皮肤症状均需在肝病科医生指导下进行病因治疗,定期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等指标,不可自行使用外用药物掩盖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