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抗氧化等方面,其果肉、杏仁均可入药。中医认为杏具有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现代研究则发现其富含维生素E、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
1、止咳平喘杏仁中的苦杏仁苷在体内水解后产生微量氢氰酸,能抑制呼吸中枢达到镇咳平喘效果。适用于风寒咳嗽、痰多气喘等症状,常与桑白皮、紫苏子配伍使用。临床常用苦杏仁止咳糖浆、杏仁枇杷颗粒等中成药,但需注意苦杏仁需炮制减毒后方可药用。
2、润肠通便杏肉含丰富膳食纤维和山梨醇,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甜杏仁油可润滑肠道,对老年性便秘、产后便秘有缓解作用。常与火麻仁、郁李仁配伍制成润肠丸等制剂,但脾虚泄泻者慎用。
3、抗氧化杏肉含维生素C、维生素E及多酚类物质,能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杏仁中的维生素E含量尤为突出,每100克含26毫克,可辅助改善皮肤干燥、老年斑等问题。常见于杏仁薏仁粉、杏桃美容口服液等保健食品。
4、调节血脂杏仁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占90%以上,其中油酸和亚油酸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研究表明每日食用适量杏仁可改善血脂异常,常与山楂、决明子配伍制成降脂胶囊。
5、辅助抑菌杏肉中的苯甲酸类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杏仁提取物制成的杏苏止咳口服液对呼吸道感染相关菌株显示抑菌活性,但不可替代抗生素治疗。
食用杏制品需注意:苦杏仁每日用量不宜超过10克,避免氢氰酸中毒;杏肉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摄入;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泄者慎用杏仁。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将杏作为食疗辅助,急重症仍需规范医疗干预。日常可适量食用鲜杏或杏仁茶,避免过量引发胃肠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