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中暑可通过脱离高温环境、快速降温、补充电解质、药物缓解症状、监测生命体征等方式处理。中暑通常由高温高湿环境、剧烈运动、水分摄入不足、散热障碍、基础疾病等因素引起。
1、脱离高温环境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或脱去多余衣物。避免继续暴露在烈日下,选择有空调或风扇的室内环境休息。若在户外无遮蔽物,可用湿毛巾遮挡头部减少阳光直射。
2、快速降温用冷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或将冰袋包裹毛巾后放置于这些部位。可配合扇风促进蒸发散热,但避免直接用冰水浸泡全身导致寒战。体温降至38℃以下时停止强制降温。
3、补充电解质饮用含钠钾的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补充。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纯水加重电解质紊乱。可进食西瓜、橙子等含水分高的水果,但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料。
4、药物缓解症状对于轻度中暑头痛可遵医嘱使用藿香正气口服液缓解症状,恶心呕吐时可服用多潘立酮片,肌肉痉挛可补充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禁止自行服用退热药掩盖病情。
5、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态、体温变化及尿量,若出现持续高热超过40℃、抽搐、昏迷等重度中暑表现,须立即送医。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中暑后建议尽早就医评估。
预防中暑需避免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高温时段外出,户外活动时穿戴透气防晒衣物并每15-20分钟补水200毫升。长期服药者需咨询医生药物是否影响体温调节,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应特别注意保持居室通风凉爽。出现头晕乏力等先兆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采取降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