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螃蟹食用后可能对身体产生危害,尤其是死亡时间超过2小时的螃蟹不建议食用。螃蟹死亡后体内组氨酸迅速分解为组胺,高温烹饪也无法完全破坏这种毒素,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中毒。若误食后出现皮肤瘙痒、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螃蟹死亡后胃肠内的细菌会快速繁殖并扩散至肌肉组织,导致蛋白质腐败变质。即使高温蒸煮能杀灭部分细菌,但已产生的生物毒素仍可能残留。死亡时间越长的螃蟹,组胺含量越高,食用风险越大。部分人群对组胺敏感,少量摄入即可能出现嘴唇发麻、头晕等反应。
海产螃蟹死亡后还会产生硫化物等有害物质,这类物质具有耐高温特性。河蟹因生存环境微生物含量更高,死亡后变质速度更快。若发现螃蟹呈现松软无弹性、有异味或黏液分泌增多等腐败特征,则绝对不可食用。购买时应选择活力旺盛的活蟹,烹饪前死亡的新鲜螃蟹需在1小时内处理完毕。
建议购买螃蟹后尽快烹饪食用,避免长时间存放。食用前需彻底加热至蟹壳变红、蟹肉完全凝固,但不可依赖加热消除已产生的毒素。出现疑似中毒症状时可先催吐并饮用大量温水,及时携带剩余食材就医检测。日常储存活蟹应置于阴凉湿润环境,避免与其他海鲜混放交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