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第一期通常无须住院治疗,多数患儿可居家隔离观察。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分为轻症期、重症期,第一期多指轻症阶段,表现为手、足、口等部位疱疹或皮疹,可能伴有低热。
手足口病第一期患儿若精神状态良好、进食正常、无持续高热或神经系统症状,通常可通过居家护理恢复。家长需保持患儿口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漱口缓解口腔疱疹疼痛;饮食以温凉流质或软食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衣物床单需每日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滴剂退热,皮疹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
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嗜睡、呕吐、呼吸急促、肢体抖动等表现,提示可能进展为重症,需立即住院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可能并发脑炎、肺水肿等,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干预,必要时进行呼吸支持。
手足口病具有较强传染性,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家长接触患儿后需规范洗手,玩具餐具每日煮沸消毒。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或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促进黏膜修复,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疫苗接种是预防重症的有效手段,建议适龄儿童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