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可以引起尖锐湿疣、宫颈癌、肛门癌、口咽癌、外阴癌等疾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多种良性和恶性病变相关,具体表现与病毒亚型及感染部位有关。
1、尖锐湿疣尖锐湿疣是由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如HPV6、HPV11感染引起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常见于生殖器及肛周区域。病变初期表现为微小丘疹,逐渐发展为菜花状或乳头状赘生物,表面湿润,可能伴有瘙痒或出血。临床可通过冷冻治疗、激光消融或局部涂抹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药物去除疣体,但存在复发可能。
2、宫颈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如HPV16、HPV18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病毒整合宿主细胞基因组后导致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增殖,早期可能无典型症状,进展期出现接触性出血、异常阴道排液。定期宫颈TCT和HPV筛查可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治疗方式包括宫颈锥切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晚期需结合放化疗。
3、肛门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通过肛交或局部接触传播至肛管上皮,长期感染可诱发鳞状细胞癌。患者表现为肛门疼痛、出血、肿块及排便习惯改变。诊断依赖肛门镜活检,治疗根据分期选择局部切除、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联合放化疗。男性同性性行为者及HIV感染者风险显著增高。
4、口咽癌HPV16型感染与口咽部鳞癌密切相关,尤其好发于扁桃体和舌根。患者常有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吞咽困难等症状。与传统烟酒相关口咽癌相比,HPV阳性肿瘤对放化疗更敏感,预后较好。治疗采用手术切除、放疗及靶向药物如西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方案。
5、外阴癌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和浸润癌部分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引起,表现为外阴瘙痒、溃疡或色素沉着斑块。确诊需病理活检,治疗根据病变程度选择局部广泛切除术或外阴根治术,晚期需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接种HPV疫苗可显著降低外阴癌前病变发生概率。
预防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最有效方式是接种HPV疫苗,推荐9-45岁人群尽早接种。保持单一性伴侣、使用避孕套可降低感染风险。已确诊感染者应定期随访,宫颈癌高危人群需坚持TCT联合HPV筛查。出现生殖器疣体或异常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至皮肤性病科、妇产科或肿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