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牙科看病一般不会感染乙肝病毒,规范的医疗机构会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流程。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日常诊疗操作中感染概率极低。
口腔诊疗器械分为一次性使用和高温高压消毒重复使用两类。牙科手机、拔牙钳等器械需经过预清洗、酶洗、漂洗、终末漂洗、润滑干燥、灭菌六步处理,达到无菌状态。使用过的器械会立即放入密闭容器避免二次污染。诊疗台面、灯柄等表面区域在每位患者结束后均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医护人员操作时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措施可阻断病毒传播。乙肝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较短,常规消毒手段足以灭活。
若口腔黏膜存在新鲜创口或溃疡时接触被污染的血液,理论上存在感染可能。这种情况需要器械消毒不彻底与患者免疫力低下同时发生,实际临床中极为罕见。我国2012年颁布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牙科器械处理有明确流程要求,正规医院感染控制科会定期监测消毒效果。
就诊前可观察诊所是否公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消毒间是否分区明确,器械包装是否标注灭菌日期。治疗中要求使用一次性检查器械包,避免使用未经塑封的裸露器械。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感染最有效的方式,未接种者建议补种疫苗。日常保持口腔卫生,减少牙龈出血风险也能降低潜在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