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分期标准主要依据肾小球滤过率与临床症状,分为1-5期。慢性肾衰竭分期标准主要有肾小球滤过率分期、临床症状分期、病因分期、病理分期、并发症分期。
1、肾小球滤过率分期根据肾小球滤过率数值将慢性肾衰竭分为5期。1期肾小球滤过率超过90毫升每分钟,肾功能基本正常。2期肾小球滤过率60-89毫升每分钟,肾功能轻度下降。3期肾小球滤过率30-59毫升每分钟,肾功能中度下降。4期肾小球滤过率15-29毫升每分钟,肾功能重度下降。5期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毫升每分钟,属于终末期肾病。
2、临床症状分期按照临床表现可分为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和尿毒症期。代偿期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失代偿期可能出现夜尿增多、轻度贫血。衰竭期常见水肿、高血压、贫血加重。尿毒症期会出现严重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症状。
3、病因分期根据原发病因可分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炎等类型。糖尿病肾病进展速度较快。高血压肾病早期控制血压可延缓进展。慢性肾炎需明确病理类型指导治疗。
4、病理分期通过肾活检病理结果分期,如IgA肾病Lee分级、膜性肾病分期等。病理分期能更准确评估肾脏损伤程度。不同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存在差异。
5、并发症分期根据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单纯肾功能减退期和并发症期。并发症包括肾性贫血、肾性骨病、心血管病变等。并发症的出现提示病情进入更严重阶段。
慢性肾衰竭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严格控制血压血糖,限制蛋白质摄入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建议选择优质低蛋白饮食,如鸡蛋、牛奶、鱼肉等,同时保证足够热量摄入。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肾脏负担。出现水肿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饮水量根据尿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诊。
慢性肾衰一般指慢性肾脏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可分为CKD1-5期。慢性肾脏病分期主要有CKD1期、CKD2期、CKD3期、CKD4期、CKD5期。
1、CKD1期CKD1期肾小球滤过率超过90毫升每分钟,属于肾功能正常但存在肾脏损伤证据的阶段。患者可能出现微量蛋白尿或影像学检查异常,通常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因素引起。治疗需控制原发病,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盐酸贝那普利片等药物,并限制钠盐摄入。
2、CKD2期CKD2期肾小球滤过率为60-89毫升每分钟,表现为轻度肾功能下降。常见症状包括夜尿增多、乏力,可能与慢性肾炎、多囊肾等有关。建议定期监测肾功能,使用复方α-酮酸片配合低蛋白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
3、CKD3期CKD3期肾小球滤过率30-59毫升每分钟,分为3a期和3b期。患者可出现贫血、骨代谢异常,多由慢性肾盂肾炎、狼疮性肾炎导致。需补充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控制血磷可服用碳酸钙D3片,同时限制高钾食物摄入。
4、CKD4期CKD4期肾小球滤过率15-29毫升每分钟,属于重度肾功能衰竭。常伴发水肿、皮肤瘙痒等症状,与肾动脉狭窄、痛风性肾病相关。治疗需准备肾脏替代治疗,使用呋塞米片利尿,配合药用炭片吸附毒素。
5、CKD5期CKD5期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毫升每分钟,即尿毒症期。可能出现心包炎、神经系统症状,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肾移植。可短期使用腹膜透析液,配合骨化三醇软胶囊改善钙磷代谢,严格限制水分和蛋白质摄入。
慢性肾脏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指标,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优质蛋白以鸡蛋、鱼肉为主。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持适度活动,CKD3期后建议每1-3个月复查肾功能。注意观察尿量变化及水肿情况,出现胸闷、意识模糊等需立即就医。所有药物使用均需经肾内科医师评估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