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不全的分期标准主要依据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可分为慢性肾脏病1-5期。
慢性肾脏病1期指肾小球滤过率超过90毫升每分钟,此时肾功能基本正常,可能仅出现微量蛋白尿或影像学异常。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但可能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此阶段需重点控制原发病,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慢性肾脏病2期肾小球滤过率为60-89毫升每分钟,肾功能轻度下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轻度贫血等症状。此时除控制基础疾病外,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建议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0.8-1克优质蛋白,同时监测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
慢性肾脏病3期分为3a和3b两个亚期,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45-59和30-44毫升每分钟。患者常见乏力、食欲减退、皮肤瘙痒等症状,可能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钙磷代谢紊乱。此阶段需严格限制钾、磷摄入,必要时使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并开始准备肾脏替代治疗评估。
慢性肾脏病4期肾小球滤过率为15-29毫升每分钟,属于肾功能严重下降阶段。患者多有明显贫血、水肿、高血压难以控制等症状。此时需严格控制水分和盐分摄入,积极纠正贫血,并确定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和时机。
慢性肾脏病5期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毫升每分钟,即尿毒症期。患者出现严重氮质血症和多系统并发症,需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治疗。此阶段要特别注意控制高钾血症、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根据分期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早期应严格控制血压、血糖,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中晚期需注意限制蛋白质、磷、钾的摄入,定期监测血红蛋白、钙磷代谢等指标。所有患者都应戒烟限酒,保持适度运动,并定期到肾内科随访复查。
慢性肾衰一般指慢性肾脏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可分为CKD1-5期。慢性肾脏病分期主要有CKD1期、CKD2期、CKD3期、CKD4期、CKD5期。
1、CKD1期CKD1期肾小球滤过率超过90毫升每分钟,属于肾功能正常但存在肾脏损伤证据的阶段。患者可能出现微量蛋白尿或影像学检查异常,通常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因素引起。治疗需控制原发病,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盐酸贝那普利片等药物,并限制钠盐摄入。
2、CKD2期CKD2期肾小球滤过率为60-89毫升每分钟,表现为轻度肾功能下降。常见症状包括夜尿增多、乏力,可能与慢性肾炎、多囊肾等有关。建议定期监测肾功能,使用复方α-酮酸片配合低蛋白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
3、CKD3期CKD3期肾小球滤过率30-59毫升每分钟,分为3a期和3b期。患者可出现贫血、骨代谢异常,多由慢性肾盂肾炎、狼疮性肾炎导致。需补充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控制血磷可服用碳酸钙D3片,同时限制高钾食物摄入。
4、CKD4期CKD4期肾小球滤过率15-29毫升每分钟,属于重度肾功能衰竭。常伴发水肿、皮肤瘙痒等症状,与肾动脉狭窄、痛风性肾病相关。治疗需准备肾脏替代治疗,使用呋塞米片利尿,配合药用炭片吸附毒素。
5、CKD5期CKD5期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毫升每分钟,即尿毒症期。可能出现心包炎、神经系统症状,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肾移植。可短期使用腹膜透析液,配合骨化三醇软胶囊改善钙磷代谢,严格限制水分和蛋白质摄入。
慢性肾脏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指标,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优质蛋白以鸡蛋、鱼肉为主。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持适度活动,CKD3期后建议每1-3个月复查肾功能。注意观察尿量变化及水肿情况,出现胸闷、意识模糊等需立即就医。所有药物使用均需经肾内科医师评估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