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感染可能由接触传播、免疫力低下、卫生条件差、基础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隔离防护、免疫调节等方式干预。
1、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粪便后未洗手进食导致感染,需加强手卫生并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污染物。常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可遵医嘱使用干扰素α、利巴韦林、匹多莫德等抗病毒药物。
2、免疫力低下婴幼儿或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易感,建议补充维生素A和锌增强免疫力。若出现发热伴皮疹需警惕手足口病,临床常用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免疫球蛋白等药物。
3、卫生条件差饮用被污染水源或食用不洁食物引发感染,需保证饮食卫生并煮沸饮用水。柯萨奇病毒感染时可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可用西多福韦、普来可那立、重组人干扰素进行治疗。
4、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或HIV感染者更易出现重症,需控制原发病并监测心肌炎等并发症。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者可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甲泼尼龙、维生素B12等药物。
发病期间宜进食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避免生冷食品,恢复期可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