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点滴出现寒战可能与药物反应、输液速度过快、液体温度过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全身发抖、皮肤苍白等症状。建议立即停止输液并就医处理。
药物反应是寒战的常见原因,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化疗药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热原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寒战伴随发热、心率加快,需更换药物并遵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如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输液速度过快会导致大量低温液体快速进入血管,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此时需调整滴速至每分钟30-40滴,并使用加温设备将液体维持在接近体温的温度。
液体温度过低直接刺激血管收缩,特别是冬季或空调环境下更易发生。输液前应将液体放置在室温下复温,必要时使用专用加温器。输液器具污染或药物配伍不当可能引发致热原反应,需严格无菌操作并核对药物相容性。部分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对温度调节能力下降,这类人群输液前应评估身体状况。
出现寒战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测量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保持环境温度适宜。医护人员会进行对症处理,如吸氧、保暖、药物干预等。日常输液前应告知医务人员过敏史,避免空腹状态接受输液。输液过程中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出现异常及时呼叫医护人员。输液后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多喝温水帮助药物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