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手术效果因人而异,多数患者术后运动症状可明显改善,但无法根治疾病。手术效果主要受病程阶段、靶点选择、术后康复等因素影响。
脑深部电刺激术是目前主流手术方式,通过植入电极调节异常神经电活动。术后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症状通常减轻,部分患者可减少药物剂量。手术对中轴症状如平衡障碍、冻结步态改善有限,对非运动症状如认知障碍、抑郁等效果不显著。术后需长期程控刺激参数并配合药物调整,约半数患者5年内仍需增加药量。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手术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电极移位、感染等。部分患者对刺激产生耐受性需再次调整参数,约两成患者因设备故障需二次手术。年龄超过70岁、合并严重认知障碍或共济失调的患者手术风险显著增加,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有限。
帕金森病患者选择手术需经神经内科与功能神经外科联合评估,严格把握适应症。术后应保持规律随访,配合康复训练与饮食管理。日常需避免强磁场环境,定期检查脉冲发生器电量。手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需与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等协同作用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帕金森患者的注意力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可通过专业量表和行为观察进行评估。
帕金森病可能导致注意力功能下降,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持续注意困难或任务切换能力降低。评估时常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筛查整体认知功能,其中注意力子项目包含数字广度测试和持续注意任务。斯特鲁普色词测试能反映选择性注意和抑制控制能力,而连线测验可评估注意转换和视觉追踪功能。临床医生还会通过访谈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力表现,如是否容易分心或难以完成多步骤任务。部分患者需进行计算机化注意力测试,获取更精确的反应时间和错误率数据。
建议家属协助记录患者注意力变化情况,定期复诊时与医生沟通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