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乳牙自然脱落无须干预,若因恒牙萌出受阻或乳牙滞留需拔除,建议由口腔科医生操作。强行拔牙可能导致牙龈损伤、感染或恒牙移位。
乳牙脱落是正常生理过程,通常伴随恒牙萌出对牙根的吸收而松动脱落。5-12岁儿童乳牙会按萌出顺序逐渐替换,上前牙需6-7个月完成脱落,下前牙约4-5个月。若恒牙已萌出而乳牙未脱落形成双排牙,或乳牙滞留超过正常替换时间3个月以上,可考虑干预。专业拔牙采用局部麻醉配合牙科器械,能精准分离牙周韧带并减少创伤。非专业方式如线绳牵拉可能撕裂牙龈组织,用硬物撬动易损伤邻牙或颌骨。
乳牙滞留常见于恒牙胚位置异常、乳牙根吸收不全或颌骨发育不足等情况。长期滞留可能导致恒牙错位萌出、牙列拥挤或咬合紊乱。日常可鼓励儿童多咀嚼苹果、玉米等粗纤维食物促进乳牙自然松动。若牙龈红肿、乳牙松动度不足2毫米或伴有龋坏,应及时就诊。口腔医生会评估X线片判断恒牙位置,使用牙挺等器械无痛拔除,必要时进行间隙保持器预防止恒牙移位。
保持口腔卫生对乳牙脱落过程至关重要,每日两次巴氏刷牙法清洁,使用儿童含氟牙膏预防龋齿。避免舔舐松动乳牙以防感染,脱落初期选择温软食物减少刺激。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替牙异常,对于多生牙、融合牙等复杂情况需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若恒牙萌出方向异常,可能需正畸牵引辅助萌出。
结石掉下来时通常会出现突发性剧烈疼痛、排尿异常等症状。泌尿系统结石移动可能刺激输尿管或尿道,引发典型临床表现,主要与结石大小、位置及个体耐受度有关。
结石通过输尿管时可能引发肾绞痛,表现为腰部或下腹部刀割样疼痛,常向会阴部放射,伴随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自主神经反应。疼痛呈阵发性加剧,体位改变难以缓解。部分患者出现肉眼血尿或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与结石摩擦黏膜导致损伤或炎症有关。较小结石通过尿道时可能产生明显异物感或排尿中断现象。
少数情况下结石完全堵塞输尿管可能导致患侧腰部胀痛伴肾积水,引发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存在尿路感染时还可出现发热寒战,需警惕脓毒血症风险。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发生严重感染并发症。
出现疑似结石排出症状时应增加饮水量促进残余结石排出,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结石嵌顿。建议收集尿液观察是否有结石排出,就诊时携带结石标本便于成分分析。既往有结石病史者需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根据结石成分调整饮食结构。突发持续腹痛或高热需立即就医排除输尿管梗阻等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