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穿孔的症状主要有上腹部突发剧痛、板状腹、恶心呕吐、发热、休克等。胃溃疡穿孔通常由长期胃溃疡未及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呕血、黑便等症状。
1、上腹部突发剧痛胃溃疡穿孔最典型的症状是上腹部突然出现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痛,疼痛常迅速扩散至全腹。这种疼痛与普通胃痛不同,患者往往无法通过改变体位缓解。疼痛可能向肩背部放射,尤其在穿孔位于胃后壁时更为明显。穿孔初期疼痛最为剧烈,随着腹腔炎症扩散,疼痛范围会扩大但强度可能略有减轻。
2、板状腹由于胃内容物进入腹腔刺激腹膜,患者会出现腹肌强直如木板状的典型体征。触诊时腹部压痛明显且伴有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这种腹膜刺激征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加重,患者常采取屈曲体位以减轻疼痛。部分患者可能因膈肌受刺激出现呼吸浅快现象。
3、恶心呕吐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反射性恶心呕吐,呕吐物可能含有血液或咖啡渣样物质。随着病情进展,呕吐可能转为胆汁样液体。持续呕吐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时可能出现代谢性碱中毒。呕吐后腹痛通常不会明显缓解,这与普通胃炎有所不同。
4、发热穿孔后6-12小时可能出现发热,体温通常在38-39℃之间。发热源于胃酸和消化液引起的化学性腹膜炎,后期可能继发细菌感染。患者常伴有寒战、脉搏增快等全身炎症反应。老年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体温升高不明显,但全身症状更为严重。
5、休克严重穿孔可能导致循环衰竭,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休克症状。这通常发生在穿孔面积较大、腹腔污染严重的患者中。休克前期患者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后期则转为意识模糊。这种情况属于急危重症,需要立即抢救。
胃溃疡穿孔属于外科急症,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禁食禁水并就医。确诊后通常需要急诊手术修补穿孔,术后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恢复期应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过热过硬食物,少食多餐,戒烟戒酒。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溃疡愈合情况,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规范根除治疗。日常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损伤胃黏膜的药物。
胃穿孔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主要方式有穿孔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胃穿孔可能与长期胃溃疡、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腹膜刺激征等症状。
1、穿孔修补术穿孔修补术适用于穿孔时间较短、腹腔污染较轻的患者。手术通过缝合穿孔部位并覆盖大网膜加固,可有效封闭穿孔。术后需配合胃肠减压、抗生素治疗,常见并发症有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等。该手术创伤较小,恢复较快,但对大面积穿孔或合并恶性肿瘤者效果有限。
2、胃大部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适用于穿孔较大、合并出血或疑似恶变的病例。手术切除包含穿孔的胃组织,并行消化道重建。术后可能出现倾倒综合征、贫血等后遗症,需长期补充维生素B12。该手术能彻底去除病灶,但会永久性改变消化解剖结构,影响营养吸收功能。
术后应严格禁食5-7天,逐步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恢复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多餐,每日进食5-6次。定期复查胃镜观察愈合情况,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保护胃黏膜。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限酒。若出现呕血、黑便等异常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