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吸入异物等因素引起。
1、细菌感染细菌性肺炎是肺部感染的常见类型,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可通过呼吸道侵入肺部。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嗽、胸痛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发生细菌性肺部感染。
2、病毒感染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可导致病毒性肺炎。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呼吸道,向下蔓延至肺部。症状包括干咳、肌肉酸痛、乏力等。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选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3、真菌感染曲霉菌、隐球菌等真菌可引发肺部感染,常见于免疫功能缺陷患者。真菌通过吸入孢子进入肺部,可能形成肺结节或空洞。临床表现包括慢性咳嗽、咯血等。治疗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需警惕真菌感染风险。
4、寄生虫感染肺吸虫、疟原虫等寄生虫可经血液或直接侵入肺部。患者可能出现游走性肺部阴影、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治疗需针对特定寄生虫选用吡喹酮、青蒿素等药物。疫区旅行史或生食水产史是重要诊断线索。
5、吸入异物误吸食物、胃内容物等可导致吸入性肺炎。异物阻塞气道并引发炎症反应,常见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突发呛咳、呼吸困难等。治疗需清除异物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老年人、醉酒者等需特别注意预防误吸。
预防肺部感染需注意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可减少病原体传播。加强锻炼、均衡饮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吸烟者应尽早戒烟,避免损伤呼吸道防御功能。高风险人群可接种肺炎疫苗、流感疫苗。出现持续咳嗽、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或刺激物。
肺部感染并发症主要有胸腔积液、脓胸、呼吸衰竭、败血症、肺脓肿。肺部感染未及时控制可能引发多系统损害,需根据具体并发症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
1、胸腔积液肺部感染可刺激胸膜产生炎性渗出液,形成胸腔积液。少量积液可能无症状,大量积液会导致胸闷气促。通过胸部X线或超声可明确诊断,治疗需控制感染同时结合胸腔穿刺引流。常见于细菌性肺炎或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2、脓胸化脓性病原体侵入胸膜腔可导致脓胸,表现为持续高热、胸痛、呼吸困难。胸部CT可见胸腔内脓液积聚,需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并静脉使用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是常见致病菌。
3、呼吸衰竭重症肺部感染可能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出现明显紫绀、呼吸急促,动脉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显著降低。需立即给予氧疗,严重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
4、败血症病原体入血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表现为寒战高热、心率加快、血压下降。血培养可明确致病菌,治疗需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并维持循环稳定。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者。
5、肺脓肿肺组织坏死液化形成含气液平面的空洞称为肺脓肿,多表现为咳大量脓臭痰。CT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需要长程抗生素应用,必要时行经皮肺穿刺引流。多见于误吸或牙周疾病患者。
肺部感染患者应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恢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改善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注意监测体温和氧饱和度变化,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吸烟者必须戒烟,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需规范使用吸入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