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半夜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方式处理。
物理降温是较为安全的方式,适用于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的患儿。可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域,帮助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适当减少衣物,保持室内通风,但需避免直接吹风。同时让患儿多喝温水,补充因发热丢失的水分。若患儿出现手脚冰凉,可适当保暖,但躯干部位仍需保持散热。
药物降温适用于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伴有明显不适的患儿。常用退热药物包括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小儿退热栓等。使用药物前需确认患儿无相关药物过敏史,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给药。给药后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若发热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有精神萎靡、呕吐、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发热期间饮食宜清淡,可给予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新生儿发烧可通过减少衣物、温水擦浴、调节室温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
新生儿发烧时,减少衣物有助于散热,避免包裹过厚导致体温升高。温水擦浴可使用32-34摄氏度的温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每次擦拭10分钟,重复进行2-3次。调节室温保持在24-26摄氏度,避免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物理降温过程中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防止皮肤刺激或体温骤降。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不降,应及时就医。
物理降温期间注意观察新生儿精神状态,适当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量,保持充足水分摄入。